思考一:窗膜企业卖的是产品还是“协会”?
首先谈谈美国窗膜协会这个机构,美国窗膜协会的所有成员就几个人,比起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来说,都不好意思说到底有几个人,反正他是一个民间的机构,只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按时缴纳会费就可以成为他们的成员。但是我深知一个道理,很多人在销售的过程中卖的不是产品,卖的是美国窗膜协会。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拉虎皮做大旗的“光荣传统”,这点在窗膜行业中也算是发挥到淋漓尽致。
思考二:窗膜核心技术之下是否会形成市场垄断?
作为号称是窗膜行业世界第一的首诺集团,莱固膜业有个善意的建议,在我国《广告法》里,是严禁用行业第一和世界唯一这种有蛊惑性的词语的。首诺旗下的龙膜在江浙沪一带做的很成功。它最核心的技术是深层染色,这是它的一项专利。深层染色的工作原理是在PET的基材上双面涂色,因为它用的染料质量很好,也比较稳定。也正由于它拥有这项专利,凡是做深层染色加工的工厂必须要买它的成型的PET,其中就不乏美国窗膜协会下的工厂在购买它的PET。在几年前,首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需要,也上了一条磁控溅射的生产线,但是首诺的磁控溅射的生产线到现在为止才十几年,比起那些动辄就二三十年的专业磁控溅射厂家来,这不是它的强项,它的强项还是深层染色,甚至带有一定的垄断色彩。
思考三:高端技术缘何那么容易被市场低端化?
老牌企业索拉玛翠斯,也就是原来的FTI,作为一个老牌的窗膜厂家,它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家秘籍,虽然它的核心技术已经被一些低端的台湾和韩国工厂拖下水,鱼龙混杂。公正的讲,索拉玛翠斯是有着自己过人之处的方面--夹层技术。其实这种夹层技术并不低端,只是被一些中小企业给山寨了,让夹层膜成了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样对索拉玛翠斯来说并不公平,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在两层PET的中间夹上一层颜色。这样的技术使得颜色更不容易脱落,比起深层染色的技术它更上了一层楼,这本身也是它的一种专利,只是它没有摆脱“被山寨”的命运,这在某些方面来说,也说明了亚洲人的“聪明的智慧”。
思考四:付出高昂代价是否就能两全齐美?
韶华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复合磁控溅射,在上世纪的90年代,当窗膜技术遇到了一个瓶颈问题,就是窗膜的前挡要么是高隔热,要么是高透视,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是很高昂的。既然是成本高,价格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由于这种价格昂贵的窗膜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份额小的可怜,虽然当时的圣戈班量子膜的前身MSC工厂也具备了这种技术和能力,但是由于市场的因素,使得韶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金属膜的工作原理是热反射,最好的反射材料是银,于是,韶华科技采用了用银这种金属作为最基本的材料。但是,从性能上来看,单层银的红外线阻隔率在百分之八十多,而双层银结构的红外线阻隔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多,当时韶华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因为银的这种物质在遇到空气和水以后很容易氧化,韶华科技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它解决了高隔热和高透视的矛盾,随着它的高性能,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高端市场里大放异彩,一枝独秀。
这么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公司被首诺公司收购以后,价格在一直上涨,它似乎在迎合中国高端消费者的品位,似乎也在测试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底线,正如法国的大哲学家萨特所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思考五:高品质就一定意味着高价格么?
现在的圣戈班,原来的贝卡尔特,在之前是MSC,专业做磁控溅射这么年,走到今天的成功一步确实很不容易。
虽然在磁控溅射领域里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是在中国市场开发方面施展不开拳脚,迟迟未见多大起色。直到“威固”在中国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它们才真正意识到它们的“春天”在中国,并且锁定在高端市场,于是不惜重金开发了高端前挡钻石70,其主要的材料为热反射很优异的不锈钢进行复合工艺,在性能上能够与威固的V70一争高低。即便有好的产品,还需要有的市场营销,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一个冰冻期之后又花了重金挖来了在中国窗膜市场的营销领域里的一些顶尖人才,产品的合理搭配与营销模式的成功对接,市场的精准定位使得它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这也算是迟到的春天吧!
思考六:中国窗膜企业为什么令人感到心酸与悲凉?
提到中国企业不由得感到一阵心酸,有一种隐隐的悲情。对于中国那些踏踏实实做技术的企业我们是充满了期待与同情的。尽管中国的本土企业有着不错的技术,却在体制和营销系统上远远的滞后,希望中国的窗膜企业在这些不足的地方能够有新的突破,中山先生曾经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此当共勉吧。